第212节
书迷正在阅读:影帝捡的小傻子发芽啦、甩了病娇前夫后,我跑路失败了、我们真的只是兄弟、一生悬命、万人嫌觉醒后火葬全员/这万人嫌我不当了、雄虫他今天还在推广乙游吗、装腔作势、钓上一个神仙、虫族荣光再临、清光同行
??王子弃疾话音未落,他的侍卫便立刻牵来了一辆八匹马的车架。 ??按照周礼,什么样的人该乘坐什么样的马车,这都是有着严格规定的。 ??八匹马的车架,显然是一国之君的仪仗。 ??只见王子弃疾所赠的这一车架,周身镶金鎏银,雕龙画凤,其奢华程度简直可以直接吊打郑伯原本的车架,其出手阔之绰顿时一目了然。 ??可这还没完。 ??“见过子皮当国。” ??随后见到罕虎,王子弃疾立时又送上了一辆六匹马的车架,虽不及给郑伯的车舆奢华,可这六匹的马车也足可谓之豪横,至少与罕虎所乘的车舆比起来,在这辆马车的面前只能称其为寒酸。 ??罕虎万万没有想到,堂堂的楚国王子,居然还给自己备下了厚礼。因此一时也是笑得合不拢嘴,并是照礼全收了。 ??接着,王子弃疾又见过执政卿子产,并且是送上了四匹马的车架,见过游吉,又送上了两匹马的车架。 ??什么样的人,对应着送什么样的礼,王子弃疾在礼数上,可谓直接碾压当年来郑邑下聘的王子围。 ??至少从赠礼这方面看,王子弃疾对周礼的认可度,在楚国王室之中,那可算得是绝无仅有的了。 ??而郑国方面,无论是郑伯,还是罕虎,子产,游吉,皆是对这个王子弃疾好感倍增。 ??但这还没完! ??郊劳款待当然只是一时的,而郑国上下为表其诚意,希望王子弃疾能够在郑邑小住一段时间,这按理也算得是一种礼数。 ??王子弃疾见郑国上下如此热情,当即也就答应了下来。 ??于是,他当着郑国上下一行人的面,当场严令自己的侍卫部下不准割草,放牧,采摘,砍柴,也不准进入农田,更不得砍伐私园内的树木,不得采摘农园里的果实,不拆房屋,不强行讨取。 ??而后,他又亲自宣誓道:如有触犯命令的,为官撤其职,庶人降为奴。 ??这叫什么? ??这叫立规矩,也叫遵周礼,当然,更多的成分,乃是作秀演戏。 ??霎时,王子弃疾的“贤明”与“美德”立刻在郑邑是体现得淋漓尽致。 ??而随着王子弃疾在郑邑小住的这一段时间,既没有出现过任何一桩暴行,又没有产生任何的僭越行为。 ??一来一往都遵照他自己所立下的规矩,无论是他自己还是他的部下侍卫,皆是如此。 ??于是,郑国的罕虎,子产见此情形,心中亦是了然: ??“恐怕,此人是有楚王之志啊!” ??是的,王子弃疾为何如此粉饰自己? ??又为何极力遵照周礼讨好郑国上下? ??不就是为了能够彰显出他与他哥哥完全不一样的作派? ??要知道当初王子弃疾前来郑邑下聘的时候,那可是嚣张跋扈到了极点的。 ??而此时他虽是路过郑邑,但其礼数却是完全符合中原周礼的,这岂不是与他那飞扬跋扈的兄长是背道而驰? ??这说明什么? ??这不正是说明,他有着与他兄长完全不一样的路数? ??而这不也同样暗示着,他一旦成为楚王,不就能够将楚国从不遵周礼的“歧途”上给拉回来? ??阳谋。 ??王子弃疾在这方面,的确已是不输当年的王子围了。 ??“此人如此精明,子明之前为何未从未提及?” ??“难不成子明在楚国时,并未发现此人的行径怪异?” ??子产感到好生疑惑,当即写了一封信送往楚国询问李然有关王子弃疾之事。 ??毕竟楚国的所有大事小事,都是有可能会影响到郑国的。而子产身为郑国的执政卿,自然要事无巨细皆了然于心。 ??…… ??第二百七十章 楚王子弃疾聘于晋 ??就这样,王子弃疾在郑国小住了一段时日后,便又启程赶往了晋国。 ??而对于王子弃疾而言,在郑国时既然已经彰显了自己的礼仪风范,那么去到别的国家时,自然就需要再彰显一次才行。 ??既是做戏,当然要做足全套才行。 ??十日后,他便抵达了晋国边境,并遣人入绛城,请求拜见晋侯。 ??晋侯彪一听楚王熊围竟是派了王子弃疾前来下聘,眉头顿时一皱。 ??他打心眼里,是不想接见的。 ??原因很简单,巢邑之战,楚国杀了晋国的盟友吴王诸樊,晋楚两国的关系可谓是降至冰点。 ??更何况,最近楚国又在加紧攻打钟离,其狼子野心可谓是一目了然。所以他身为晋侯又有什么理由去接见楚国的使臣呢? ??至于韩起,他本身就是个无利不起早的主,而此时王子弃疾也并未是提前给他“打过招呼”,甚至连书简都未曾修过一封,那他自然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了。 ??如此,在晋国朝堂之上还能有着与韩起一样的话语权的,便只剩下羊舌肸了。 ??他虽不是六卿,可是他的地位以及话语权在晋国却也不容小视。 ??其实,他于前几日便已得了李然的来信,信中请求他能够出面,从中斡旋晋楚联姻之事。 ??可是,他原本就对李然投楚,并且帮着楚人击破吴军,并害了吴国国君性命一事而感到极为不满。 ??他甚至为了此事,还特意是修书一封,送去楚国并是措辞严厉的批评了李然一番。 ??所以,他本来也并不赞同晋楚两国的联姻之事。 ??然而,李然在信中所提到的另一件要事,却也是让他产生了些许的犹豫。 ??“鲁国季孙意如如今与钟离国的庆封亦有勾连,若能擒住庆封,那便可以借此揭开许多悬而未决的真相。这关系天下之安危,还请大夫三思。” ??羊舌肸当然也是个明白人。 ??有关李然相助楚国,杀死诸樊一事,他也知道这绝非是李然自己所愿,定是有其不得已的苦衷。 ??更何况,就在这件事上,李然本也已是向他表达了歉意,而他也依旧相信李然的人品。 ??同时,他也知道鲁国季氏与宋国华氏相助盘踞钟离的齐国庆封,其背后的原因肯定也是不简单的。 ??毕竟他还清清楚楚的记得,当年卫国灾荒,就是那鲁国的季氏、竖牛以及其背后的齐人互相勾结,还曾是借着自己府上失窃的兵甲,狠狠的摆了自己一道。 ??当时要不是齐国的晏婴明察秋毫,替自己在齐国奔走斡旋,只怕他羊舌肸的名声也早已是被其败坏了。 ??所以,此番若能通过李然在楚国的运作,搞清楚鲁国季氏背后究竟是何势力在暗中搅局,这对他而言,对整个天下而言,的确也不失为一件好事。 ??当然,还有一点是,晋楚联姻这件事,其本身倒也并不能算得一件坏事。至少从大局看,晋楚联姻对于保持各国的安宁与稳定,确实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。 ??更何况,如今的晋国,也只有他们晋国人自己知道,他们晋国如今到底还有没有与楚国一争高下的可能? ??羊舌肸那是再清楚不过了的。 ??于是,思来想去,羊舌肸最终还是答应了李然的请求,替他游说晋侯。 ??翌日,在朝堂之上,羊舌肸劝谏晋侯道: ??“君上,楚国乃蛮夷之邦,而我晋国乃是姬姓正宗。如今,既然楚王欲与我晋国亲近,我们何不应允下来?却为什么反而要去效仿蛮夷的行径呢?” ??“《诗经》有言:‘尔之教矣,民胥效矣’。我们只需要做好我们自己的本分就是了,哪里用得着去学别人不正派的行为呢?” ??“《尚书》中又云:‘圣作则。’我们既自诩为大国,便该是以善为则,难道还要以不正派的做法为准则吗?一个匹夫,做了好事,百姓们尚且还要以他的行为为准则,又更何况是国君的呢?” ??这话的潜台词就是:无论别人遵不遵周礼,我们晋国一定是要遵守的,而且还要以此为准则,给天下诸侯树立一个榜样。 ??而这句话能起到的效果自然是显而易见的。 ??晋侯能不遵周礼么? ??显然不能。 ??即便他对楚国再不感冒,但按照周礼,按照一国之君的行为准则,他始终还是要接见的。 ??于是,晋侯在听完羊舌肸一番话后,也知道羊舌肸既是如此言说,那定然是有一番道理的。因此,就当即派人前去迎接了王子弃疾一行。 ??接着,王子弃疾又顺理成章的在晋国的朝堂上提出了晋楚联姻之事。 ??而晋侯将女儿嫁与楚王,那晋侯便成了楚王的岳丈。辈分来说,晋侯便成为了楚王的尊长。这对于晋国而言,倒还算得是占了个名分上的便宜。 ??所以,晋国上下对这件事,基本上也没有反对的。反正又不是嫁自己的女儿,要心疼也心疼不到他们身上。 ??而王子弃疾也没闲着,在得了晋侯的确切答复后,便又再一次彰显出他为人和善,且克己复礼的一面。并借此机会是完完全全的把自己粉饰成了一个深谙周礼治世的楚人。 ??就如同郑国的那些君臣一样,王子弃疾的这一番作秀,也同样让晋国上下皆是对他刮目相看。 ??…… ??朝议后,韩起却是只觉得奇怪,他知道晋侯的态度,照道理是不可能会答应这门婚事的。 ??如今晋侯居然会径自答应下来,那显而易见的,肯定是羊舌肸提前是与晋侯说了些什么。 ??而他也很好奇,为何羊舌肸会劝晋侯应允下来呢? ??所以他便私下又找到了羊舌肸要询问一番,毕竟如今他是执政卿,有些事他本也应该知道。 ??而羊舌肸对他倒也没有避讳,他深知韩起的为人,虽是贪婪,却也还算得为人正派。于是,便将李然在信中所言是告知了他。 ??“什么?竟有这等事?” ??韩起在听完国后,表现得亦是诧异,脸上满是难以置信之色。 ??羊舌肸不疑有他,并是缓缓道: ??“李子明这些年其实一直在暗中调查盘踞于各国背后的势力,此番若非是楚王执意要打钟离,只怕鲁国季氏也不会这么快露出马脚来。既是如此,我等何不顺水推舟,再助他一臂之力?” ??“只是,而今李子明身在楚国,许多事也不便与我等明言。因此,中军日后若送亲去往楚国时,还需得小心从事。” ??羊舌肸信任李然是一回事,但毕竟在楚国的很多事情毕竟也不受其掌控。 ??他这话的意思很明显,就是要韩起届时旁敲侧击打探一番,确定李然是否存在“变节”之举。 ??“嗯,叔向所言极是!” ??lt;div style=quot;text-align:center;quot;gt; ??lt;scriptgt;read_xia();lt;/scriptgt;